新华社南京11月5日电题:坚信土里能“刨金” 黄金村走出“黄金大道”
新华社记者王存理 秦华江 刘宇轩
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黄金村,三面环水,偏处一隅。农产品运不出去。人车进来不易,贫困曾经远近闻名。黄金村人在外出打工改变命运的同时,不断改善交通环境,培植文化精神,坚持土里刨金,走出一条靠种植致富的“黄金大道”。
正是稻黄蟹肥时节,黄金村的农舍、绿树和道路,被田里生长的、院场里已经脱粒的稻谷拥偎着,一片金黄,洋溢着丰收的景象。“今年风调雨顺,是十多年不见的大丰收啊!”村第一书记严清华乐呵呵地告诉记者,仅1000亩有机稻,就可以打下68万斤稻谷,按稻米每斤22元的价格,产值上千万,纯利润一亩能有3500元。
这每斤能卖20多元的大米,叫软米。十多年前,黄金村从邻近一处地里买来这种水稻的种子后,与农业科技部门一起提纯复壮,并开始大田种植。米质柔软,耐咀嚼,有异香,油性大,一推向市场便赢得一片叫好,每年产多少卖多少。上海等地的不少大粮商对黄金村都很熟悉。
黄金村抓农业思路独特:土地多流转,坚持做高端。全村92%的土地流转到专业合作社。过去700多户家家种田,现在19人就能全部做完。4000亩农田种植的,除了1000亩是品质最高的有机稻,其他至少也是绿色认证稻或无公害稻。专业生产出的大米,成本低、产出高、质量好,平均每亩产出近万元,比传统种植收益高好几倍。
集约和优质农业的发展,使农民有了保底的土地流转收入,村集体有了可持续的积累。靠着这些积累,黄金村一步一步改善生产和居住条件,建设美丽乡村劲头更足。
前几年,黄金村连续遭遇涝灾,去年村里投资200万元建起一个排灌站,彻底解决了下雨即涝的问题;修河道驳岸1800米,既截断污水,防水土流失,又美化环境;投资120万元,对高家圩实施雨污分流;升级道路,美化环境,帮助农民建新房,还购置1400万元的农业机械,黄金村村民们的日子过得富足而美丽。
村干部发现,不少农民离乡进城,除了追随教育、医疗条件和享受现代化生活外,还有一个原因是乡村文化内容的贫瘠和集体关爱的缺失。他们就努力营造家园氛围,留住村民的心和魂。如今,村民们很爱参加村里的会议,除了日常的支部学习、教育培训及道德讲座外,每半年一次的村民代表大会开得神圣庄严,开会时村民要全体起立唱国歌。村里的一些重大决策及村务情况,也及时与群众交底,征求意见,协商办理。村里依据经济发展需要成立了三个专业合作社,村干部全部兼职却不取一分报酬。
评选道德家庭户和道德模范户,是黄金村的一个重要举措。以2018年的“道德家庭户”为例,除遵纪守法、诚实守信等要求,还有家庭和睦、尽义务赡养老人、家庭植树不少于10棵、用水稻机插秧、热心创业等八项具体条件。
评选激励村民崇德向善。“标牌代表家风。”连续多年获“道德家庭户”荣誉的高凡留老人说,没有“文明牌”,村民讨媳妇,对方觉得家风不好,不愿过门;小孩放假回家过年,对比邻里,诘问父母,心里也不愉快。现在全村人人崇善,家家努力争荣誉。
2017年,黄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.5万元,村集体收益五六百万元,村积累几千万元。全国文明村镇、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、江苏省生态村、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接踵而至。
责任编辑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