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去年“双11”被吐槽促销规则堪比“奥数”后,电商平台声称今年玩法更简单。但不少消费者发现,这个“双11”还是费心费力,一边是复杂的优惠规则,一边还要提防商家虚假降价的猫儿腻。
复杂玩法吓退“社交恐惧者”
“想赢想集能量就得不停拉好友帮你点赞,这玩法对社交恐惧者实在太不友好了。”观察了几天今年“双11”新规则,白领小彭忍不住感叹。
她口中的“集能量”,是今年天猫推出的一项优惠活动。要想获得现金红包,你可以拉好友一起组建战队,队员们可将各自战队的信息分享到朋友圈、好友群进行集赞,哪个队伍集赞多就可以获得PK场的胜利,获得更多能量。最终,每个人手中累积下来的能量数,能够以100比1的比例来兑换现金红包用于购物。
为了给自己战队收集更多能量,小彭办公室的一位同事甚至在上班的公交车上都不放过“拉票”机会,邀请身边的陌生人帮自己点赞。
一些网友玩得不亦乐乎,感叹“虽然自己没多少钱‘剁手’,但是这么一PK,还挺有参与感。”不过,也有消费者感叹投入的时间精力并不划算,“集赞好久才分几块钱,还不如拿这时间加个班挣得多。”“又是签到集能量,又是PK攒码瓜分10亿,又是集齐钥匙清空购物车,头都大了。”
一位用户算了一笔账:一有时间抓起手机找人点赞,勤勤恳恳坚持十来天,假设最后终于拿到了两万的能量,兑换了200元购物红包,可是付出的成本呢?“人情成本不好算,且先不说,每天签到拉赞等估摸花了1小时,十来天就是十几个小时……这200元的回报够吗?”
规避最低价商家“躲猫猫”
除了复杂的社交玩法,还有一些商家通过各种办法虚拟降价或是规避降价,与平台和消费者玩起了猫儿腻。
在不少商家忙着为“双11”紧张备货时,一家售卖生鲜产品的网店店主却计划在2天后下架店里月销3000多份的“大西洋生鱼片”。“‘双11’物流容易爆仓,三文鱼生鲜时效性不能保障,寄到买家手上,可能早坏了,过段时间再上架。”店主称。
除了担心物流“掉链子”而提前下架产品的,还有一些商家则是忌惮“双11”的低价压力,通过各种花式手段与平台规则做起了“猫鼠游戏”,消费者难以获得最实惠的价格。
耿女士在心仪已久的一家床上用品店看中了一款床单,虽然这款商品显示的“双11”预告价格确实是近段时间里的“历史最低价”,可店主却偷偷“变脸”,把对应的床单规格换成了比过去更小、成本价更低的一种。
据悉,天猫“双11”今年对参与活动的商家提出要求,商品须保证价格为一个月内最低,否则会将店铺清理出“双11”会场。为了规避这一限制,有的商家则干脆下架了当红产品,或者将原链接下架、重新上架同款并标以高价。
一位定制女装店主告诉记者,虽然报名参与了天猫、淘宝平台的“双11”活动,但她的店铺客单价较高、顾客以老客户为主,为了不因参与活动损害近期购买店内产品的客户体验,她选择下架、“雪藏”了几款主打产品,等“双11”结束后再重新上架。
另一家女包店铺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与平台“躲猫猫”。同一款牛皮女包,在10月28日的“清仓价”为1299元,而在11月初,这款商品链接显示商品已下架、无法购买。而重新进入店铺会发现,这款包以1450元的“双11到手价”重新上架,比几天前贵了151元。
花式促销不如“化繁为简”
“可能其实没多大折扣力度,规则绕来绕去就是为了显得折扣很多……”对于电商平台近两年来复杂的规则玩法,一位电商平台员工坦言。
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助理分析师蒙慧欣提出,复杂的规则可以将消费者一分为二——那些愿意费时了解的消费者可以节省开支,不愿研究的消费者则原价购买,充分拉高了上架利润。此外,避免价格的绝对透明还能转移注意力,让消费者忘记自己的心理价位。
也有商家愿意“化繁为简”,在“双11”期间通过提升服务而非复杂规则来吸引消费者。上个月底,“双11”预热活动刚开始,市民郭先生就下单了一款价格数千元的吸尘器,除了“双11”预售价格优惠的吸引,他之所以爽快下单,和商家的一个贴心服务有关。此前,如果消费者在天猫“双11”付订金但此后未付尾款,平台规定订金不退回。而此次,电器商家提供了一个订金退还权益的链接,只要花1分钱拍下这个链接,如果反悔不想继续购买,消费者仍然能够获得订金退款,这就打消了消费者下订单的后顾之忧。
“与其成天琢磨花样,不如把心思用在提升商品和服务质量上。”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提醒。(孙奇茹)
责任编辑: